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卷烟市场监管面临新挑战:非法电子烟渗透、跨境走私渠道隐蔽化、新型制假技术迭代等问题频发。2025年3月,海南省烟草专卖局召开全省专卖打假打私工作推进会,提出“全链条治理、跨区域协同、数字化赋能”三大战略方向,标志着海南烟草市场监管迈入精准化、智能化新阶段。
一、战略升级:从“被动防御”到“主动出击”
会议明确提出“三个重点”与“三个突破”:
- 重点领域精准打击
- 口岸监管前移:海口、三亚等重点口岸强化“海陆空”立体防控,通过“关口前移+源头治理”模式,将查缉重点从末端市场向物流仓储、跨境运输环节延伸。例如,三亚凤凰机场海关与烟草部门联合开发“智能查验系统”,实现电子烟弹、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AI图像识别,查验效率提升40%。
- 新型业态全覆盖:针对非法电子烟、跨境代购等新问题,建立“市场主体信用分级+风险预警模型”,对零售户实施“红黄绿”动态评级,高风险商户检查频次提升至每月3次。
- 区域协同深化
- 跨省联防联控:依托“粤桂深湘琼”联合执法机制,与广东、广西共享走私团伙“购运储销”全链条情报,2025年一季度联合破获跨境走私案3起,查获非法卷烟货值超800万元。
- 省内网格化管控:将全省划分为19个网格化监管区,配备无人机巡查、海岸线雷达监测等设备,形成“15分钟应急响应圈”。
- 技术驱动创新
- 大数据平台建设:上线“海南省烟草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”,整合公安、海关、邮政等部门数据,实现物流单号、资金流水、通信记录的“三流合一”分析。2025年试点期间,通过数据碰撞发现非法电子烟网络3个,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。
- AI智能研判:开发“涉烟违法线索AI研判模型”,对社交媒体、电商平台中的暗语交易进行语义分析,精准锁定地下工厂位置。
二、治理深化:从“单一执法”到“生态治理”
- 未成年人保护升级
- 开展“护苗2025”专项行动,对学校周边500米内零售户实施“电子围栏”监管,违规售烟处罚力度翻倍。2025年一季度,全省取缔无证经营户135户,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案件42宗,持证户警示标识张贴率达100%。
- 信用监管体系构建
- 将涉烟违法记录纳入海南自贸港“社会信用码”,对失信主体实施“许可证延续受限、贷款额度下调、政府采购禁入”等联合惩戒。
- 社会共治网络扩展
- 联合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,对配送员开展“可疑包裹识别”培训,2025年已拦截疑似非法卷烟包裹200余件。
三、效能提升:从“粗放管理”到“精细服务”
- 行政许可智能化
- 推行“零售点合理容量测算模型”,通过人口分布、消费习惯等12项指标,动态调整许可证发放数量。例如,三亚天涯区零售点间距从30米放宽至50米,释放市场活力。
- 服务流程再造
- 实现烟草专卖许可证办理“零跑动”,通过“海易办”平台在线提交材料,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。
- 队伍能力建设
- 开展“执法大比武”活动,重点训练无人机操作、电子数据取证等技能,全省专卖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%。
四、标杆意义:为自贸港建设提供“烟草样本”
海南烟草的实践为全国市场监管提供了三大启示:
- 制度集成创新:将反走私纳入自贸港“二线口岸”通关信用管理体系,实现“一次查验、全域通行”。
- 技术赋能治理:通过“区块链存证+智能合约”,对跨境烟草贸易实施全程溯源。
- 生态共建共享:推动烟草行业与文旅、商务部门合作,在免税店、酒店等场景开展“真伪卷烟鉴别”公益宣传。
结语
海南烟草专卖局此次工作推进会,不仅是对卷烟市场秩序的深度治理,更是对自贸港“法治化、国际化、便利化”营商环境的积极回应。随着“全链条监管体系”的逐步完善,海南有望成为全国烟草市场治理的标杆,为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市场安全屏障。